当前位置:首页 > 部门专题>市乡村振兴局专栏>政府信息公开>法定主动公开内容>扶贫领域
推行“453”机制 助推乡村振兴
夏县水头镇水头村乡村振兴示范村
发表时间:2022-09-26 16:12

  水头村位于侯平高速夏县出口处,全村共有8个自然村,20个村民小组,1500户5300人,6430亩耕地,137名党员,主导产业为夏乐西瓜、蔬菜种植、蒸馍产业,人均纯收入13930元,是全国四大面食之乡、山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、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、山西省民主法制示范村,运城市首批“五面红旗”创建示范村,夏县“四片两带”美丽乡村片区建设的重点村。

  推行四项制度,点燃振兴引擎。一是推行村两委干部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。对全村11名村两委干部设定岗位目标职责,签订责任书,提振干部干事精气神,凝聚班子干事合力。二是推行定期分析研判制度。成立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,村“两委”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乡村振兴领导小组,制定定期分析研判办法,每月一次专题会议,研究解决存在的道路建设、产业发展等问题。三是推行党员干部包联项目制度。制定村“两委”干部及有能力的党员推进项目“三包一”工作制度,建立党员干部跟进项目工作台账,明确包联项目、推进举措和具体责任人,确保乡村振兴“十大民生”工程落实落地。四是推行积分量化管理制度。围绕村民参与产业发展、环境整治、塑造乡风、爱心帮扶等情况进行积分,按照百分制设计、确定评判标准,与星级文明户创评相结合,每月一总结,每季一评比,年终村民根据自己的积分情况,凭“积分卡”到指定商铺进行实物兑换,激发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。

  围绕五大重点,构建振兴格局。围绕乡村振兴五大目标,坚持“产业为先、生态为基、文化为魂、治理为重、富裕为主”的规划理念,打造“绿色低碳田园美、生态宜居村庄美、健康舒适生活美、和谐淳朴人文美”四美村庄。一是产业领先跑。发挥全国四大面食之乡优势,打造优质小麦种植产业园3000亩,成立夏县夏香食品有限公司,注册“夏水馒头”商标,建设面花工坊,连续19届举办馒头文化艺术节,目前从事馒头产业人员超过1万人,果蔬馒头、硬面馒头等远销洛阳、郑州、石家庄等地,带动群众户均增收15万元,成为水头村群众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。二是生态重提升。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,推进改路、改水、改能、改房、改厕工程,实施东街污水管网建设、高标准绿化提升、街道数字化建设、亮化工程等,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村庄。三是乡风广传承。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广泛开展足球分析app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、“中国梦”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,开展“星级文明户”、“好媳妇”、“好婆婆”、“致富带头人”等模范榜样评选活动,广泛宣传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、创业典型,引导村民涵养家风、崇德向善。四是治理抓创新。推行“五治”融合,完善村规民约,成立“五会”等组织机构,推广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实施“421”(四议两公开一监督)村务运行机制和“三级网格”管理机制,创新“四诊四心”联系服务群众机制,确保“小事不出组、大事不出村、难事不出镇”。五是生活比富裕。依托镇域内堆云洞、司马温公祠、格瑞特等旅游景区,挖掘红色革命文化资源,规划实施涑水河田园风光、街道美化、家庭农场、观光农业等项目,打造水头全域旅游一条线,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。

  强化三项举措,厚植振兴基础。一是抓实资金整合。以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为重点,统筹整合农业、水利、交通等资金,配套实施道路、污水管网、数字乡村等基础设施工程。二是抓实工程进度。实行挂图作战,明确乡村振兴“十大工程”时间表、路线图,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作用,协调推进工程、解决推进难题,营造上下联动、群众积极参与的创建氛围。三是抓实民主监管。落实好乡村振兴项目资金绩效管理要求,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,加强事前、事中、事后全程监管跟踪督促,将监管常态化、制度化、规范化,确保资金使用效益,全力保障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成效。